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教育部:十年来高考实现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

来源:考试与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介绍,这十年来,高考命题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回答了“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介绍,这十年来,高考命题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关键能力,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世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

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考查内容限定在课标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教学把精力放在讲透课程重点内容上,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的效率。通过开展学情调研,分析考试数据,制定科学策略,在考试内容覆盖上保持平衡,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试题设问上保持平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保持平稳。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5日讯 教育部在今天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介绍了近年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进展及成效,表示这十年来,高考命题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维评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范式,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向同行,实现了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同时孙海波还表示,高考更加注重完善命题的保障机制。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选才与素质教育联通,建立起科学合理、导向明确的考试评价体系。加强改革省份命题队伍的培训,强化考试机构命题能力建设。加强国家题库建设,建成了具有征集试题、研磨审校和统计分析等多功能、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

闪电新闻记者 王志芹 北京报道

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十年来,高考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显性考查和隐性教育相结合,采用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呈现方式,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用精品试题让学生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将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德引领、以智为基、体美劳强力呼应的内容改革之路。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 网址: http://www.ksypjzz.cn/zonghexinwen/2022/0917/2536.html



上一篇:本市2022年度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人大代表已提出建议,

考试与评价投稿 |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考试与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