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化学工业分析》专业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研究(3)

来源:考试与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考核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1.注重平时成绩。近些年以来,在国家教育部大政方针的指引下,虽然对课程考核成绩评价

考核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1.注重平时成绩。近些年以来,在国家教育部大政方针的指引下,虽然对课程考核成绩评价方式做了一些调整,将平时成绩作为专业课程考核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尚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评分标准供教师参考,这势必会造成平时成绩的设置比重低,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和监督体制,而且教师打分主观随意,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地评估。这些方面严重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为了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将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应用于平时成绩的评估中,逐步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至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和课程学习心得总结四个方面。依据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通过理论分析,评价和解决一些日常的实际问题。如通过《化学工业分析》的相关标准,讨论市面上流通矿泉水的质量和食用安全问题。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酌情给予额外0—5分的奖励。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规避了主要由期末一次性考试决定课程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而不是期末突击,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2.注重反馈机制。考核具有预测、分析和诊断功能。通过多元化考核,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而教师通过考核成绩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需将考核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师生从中受益。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下,包括出勤登记、课后作业、课程学习心得、专题讨论、期末试卷的考核等,《化学工业分析》的课程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平时成绩的考核分成若干个项目,使过程性考核始终穿插于课程学习过程中,显著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全方面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积极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明显优于往届,说明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式的确促进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4],而且课程学习心得取代了原来的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完成,所以它起到了督促学生回顾和总结理论知识的作用。而专题讨论的开展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素质,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适应学生从应试教育学习转向能力培养学习的较好的考核模式,其“过程考核”的理念及课程考核项目设置等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推进高校考核改革的几点思考《化学工业分析》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不习惯于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加以引导。本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其考核项目的设置和安排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比较麻烦,而且具体实施起来较为烦琐,不仅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课程考核的成本。另外,如何简化和规范考核的设计、安排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全面性、科学性等[1]?这些问题都需要任课教师在今后的多元化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此外,在多元化的考核改革中不少学生过分注重平时成绩,完全无视期末闭卷考试,导致卷面成绩较低。同时,专题讨论过于依赖课本,缺乏创新思维,某些学生不适应多元化的考核。因此,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辅导还需进一步关注。四、总结通过这次考核改革,我们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促进了《化学工业分析》的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加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平时学习的积累,同时也摒弃了过去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的不当措施,达到了专业教学目标。然而在考试改革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客观问题,如考核的设计和安排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公正性评判等,因而如何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提高其公平性也是今后专业课程考核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参考文献:[1]王晓波,梁小红,刘冬英,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33-736.[2]聂英.学分制下高校考试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4,(10):56-59.[3]李红枝,毛建文,古宏标,黄榕波,邢德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中高校考试改革的探索 [J].基础医学教育,2011,(4):379-400.[4]张晓京.推动“以探究式为基础的学习”[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7-28.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 网址: http://www.ksypjzz.cn/qikandaodu/2020/0628/341.html



上一篇:基于华为eNSP的网络考试试卷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印度“国考”风波

考试与评价投稿 |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考试与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