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闲说南京的江南贡院

来源:考试与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贡院是我国古代士子科举考试的场所。南京的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 年)。初时,供府学考试之用。明洪武元年(1368 年),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便成为乡试与会试的考

贡院是我国古代士子科举考试的场所。南京的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 年)。初时,供府学考试之用。明洪武元年(1368 年),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便成为乡试与会试的考场。明永乐十九年(1421 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的贡院经扩建后仍留作乡试使用。清代初期,今江苏、安徽两省称江南省,故南京的贡院一直沿用“江南贡院”之名,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南闱”“北闱”,为中国古代两大科举考场。清同治末年,江南贡院达到了鼎盛,一度成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经殿试考中状元最多的科举考场。

江南贡院坐落于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十里秦淮河畔,也是儒学鼎盛的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东起桃叶渡,西至状元楼,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占地约20 万平方米。乡试期间,贡院围墙内外全由兵丁把守,戒备森严。因贡院四周有两层围墙,上面布满了荆棘,故贡院又称为“棘闱”。

历史上,江南贡院大门为三阙辕门,木结构,中通人行,两侧平时封闭。正门五间大小,正中门上为朱匾黑字“贡院”。左额“辟门”,右额“吁俊”。门前石狮一对,两旁有牌坊各一座,书曰:“明经取士”“为国求贤”。门内有二碑亭,碑曰:“整齐”“严肃”。东西有官房各三间,为府县官员休息之所。略西为二门,门对盘龙雕照壁,照壁背后(南面)为贴“金榜”之所在。金榜为御制,主考出京时皇帝颁发,四周有龙凤飞舞,彩云呈祥,正中上方印有皇帝玺印,以示国家重视人才。

贡院大门分为三重,一曰头门;二曰仪门;三曰龙门,门上书有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变化鱼龙地”“飞翔鸾凤天”等楹联。考生进入每道门都必须接受对其携带的衣服、笔墨、油灯、食物等严格检查,为防夹带作弊答案,卫兵会用刀将糕点全部切成一寸见方。如果查出夹带违禁品,除考生将被革去一生功名外,还要被捆绑在贡院门前的木柱上示众两个月。径直向前为“至公堂”,中悬“天开文运”匾,两楹悬明代宰相杨士奇联:“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该联既点到了号舍中考生的文采映照北斗,同时也指出考场制度之严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作假。

至公堂后有一座石桥架于清水池上,题名“飞虹桥”,桥宽6 米,长约15 米,用青石筑成。两侧的桥栏护板之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铭刻出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吉祥纹饰,其构图之美、刻工之精让人称绝。此桥在科举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作用,它是江南贡院内、外帘的分界点,内外帘官均不得逾越。为防止外帘官员即监考官员与内帘官员即阅卷官员相互勾结舞弊,贡院立有严格规定,考试期间任何人员不得逾越“飞虹桥”半步。不仅如此,即使是熟人隔桥打个招呼也不允许。当时有一句俗话说的是“卷子过了飞虹桥,举人一半拿到手”。其意思是说,如果某个考生的乡试经过外帘官员的誉录,对读、初选、分卷、弥封之后送过飞虹桥,交到了阅卷官员的手里,这时,他就已经有了百分之五十被录取为举人的希望了。

在龙门与至公堂之间是一座木结构的三层四方、飞檐出甍、四面皆窗的“明远楼”,其名取自《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明远楼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楼下南面曾悬有楹联,系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明远楼居于贡院中间位置,四周为考生应试的号舍,登临四顾,可观贡院全貌。“白天摇旗示警,夜晚举灯求援”,考官于楼上便可监视应试士子、贡院考官与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作弊、骚乱等。

清同治八年(1869 年)至十二年(1873 年),江南贡院经几次增扩,规模达“房屋四百九十九间,披厂七十四间,号筒二百九十五字,共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仅供考试用的号舍就有 间,一科可容纳考生二万余名。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其规模之庞大,占地之广,为当时中国23 个行省的贡院之最,江南贡院在明清时期乡试中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清朝科举始于顺治三年(1646 年),终于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共举行112 科,取状元114 名。其中通过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 名、安徽籍9 名,共计58 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施耐庵、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张謇、李鸿章、翁同龢、陈独秀,还有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等名人均与江南贡院有着直接关系。由此可见,江南贡院是诞生人才的地方,许多明清时的封疆大吏,不少出自江南贡院的考生、甚至考官,所以人们常说江南出才子,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之为“半甲天下”。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 网址: http://www.ksypjzz.cn/qikandaodu/2021/0507/1679.html



上一篇:成功从放下食物开始
下一篇:阮元学寿的启示

考试与评价投稿 |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考试与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