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小学考试有多大意义?家长和老师想法不一样,

来源:考试与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要问为什么,只看分数是父母常犯的错误;成绩是催促零食的好工具,是老师们常用的伎俩。 5月11日,教育部列出了2021年需要完成的15项重点任务,包括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统一考试人

不要问为什么,只看分数是父母常犯的错误;成绩是催促零食的好工具,是老师们常用的伎俩。

5月11日,教育部列出了2021年需要完成的15项重点任务,包括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统一考试人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超过一次,其他年级不超过一次。 2次。

很多家长质疑:不经常参加考试怎么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家长表扬:少考试对孩子健康有好处。哪个对哪个错,你有自己的答案,我只想说一下小学考试的意义:为什么好成绩不代表好学习?理性对待考试成绩有多重要?父母最容易忽视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结果从何而来?

有很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成绩都很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为什么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帆风顺,成功地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别人一波三折,后来的成绩都被“渣男”超越了?

原因是他们的好成绩来源不同。有些孩子从小就学习过度。他们参加了小学一年级的各种辅导班。有的孩子自幼学习时间不算太长,成绩也不是很稳定,但可能属于潜力股,有后期爆发的可能。

二、坚持,情绪崩溃

当一个班级的孩子在学校接受相似的教育,并且拥有相似的情商和智商时,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成绩差距。为什么?因为成绩不仅跟学校有关,尤其是小学,更跟家长有关。

难学吗?当然苦!厌倦了学习?当然累!因为它既苦又累,你不能只是愚蠢地去做。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关键时期。如果你老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生气,孩子就会认为“你比我更在乎成绩”,这对他的学习是不利的。

你依靠什么来培养习惯和态度?依靠父母以身作则。他学习,你颤音;他学习,你为王,他怎么养成好习惯?如果每天孩子回家做作业的时候,你在学习,如果孩子在读书,你也读书,效果肯定会不一样。

与婴儿一起学习取决于大脑,而不是力量。不要把脑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遇到问题并不可怕。你唯一害怕的是,你只看到问题本身,不去尝试解决问题。孩子成绩一降,你立马瞎了眼,忘了分析原因。

三、我要学,我要学

小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可以让你记住,也可以接听别人说的话;学习可以增加你的选择并获得竞争优势;学习可以让你迷人,羡慕你的眼睛;学习可以提高你的认知,了解别人不知道的。

我个人认为以上任何一个答案都比“不学习就找不到工作”、“学习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或“努力学习才能赚到很多钱”要好得多的钱”。为什么?

因为第一个答案代表“点火”;后者的答案代表“被迫”。前几个答案与孩子的生活有关;后者的答案只能工作几年。前几个答案可以让孩子散发出“我要学习”的光芒;后者的回答能让孩子散发出“不得不学”的气息。

四个。注意习惯,理性看待问题

小学的学习习惯通过做好两件事就超越了大多数人。一个是时间管理,另一个是预览和回顾。说白了,前者就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者就是利用好课前课后时间,抓重点。学习过程远比考试成绩重要。

关于考试成绩,有两层意思,一是判断孩子在班级的哪个位置,二是判断孩子在学习上是进步还是退步。定位是帮助制定教育方法的粗略参考。进退需要多看几次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很多时候,老师会用成绩来督促家长多花点心思在孩子的学习上。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强加给孩子。

你对中考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只有期中和期末考试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吗?会符合老师的安排吗?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暂时保持温暖和舒适。原创不易,点击关注即可。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 网址: http://www.ksypjzz.cn/zonghexinwen/2021/0804/2118.html



上一篇:新规来了,往届生考研认真查看,小心不能考试
下一篇:“考研”和“高考”两个升学考试,哪个上岸更

考试与评价投稿 |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考试与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