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胡天佑:论科举考试的社会经济限制

来源:考试与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 胡天佑,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9年第3期第71-77页。 摘要: 相较于前科举时代的选才方式,科举考试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在形式上也具有平

作者:

胡天佑,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9年第3期第71-77页。

摘要:相较于前科举时代的选才方式,科举考试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在形式上也具有平等之精神。尽管如此,它并没有也不可能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机会。在科举考试竞争的调节中,财富、权力和家庭背景等这些考试之外的诸因素仍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科举考试的制度设计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尽管普通平民子弟有着相当广泛的读书和较低层次的应试机会,但往往止步于乡试,想要问鼎举业,实非易事。科举考试并非实行自由竞争主义,而是一种定额制度下的有限竞争,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经济基础。科举考试成功者往往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与闲暇时间。实际上,科举考试有着相当高的经济门槛,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亲民。

关键词:科举考试;科举社会;科举经济;考试公平

科举考试发展到鼎盛时期,已是一种在制度设计和执行程序上堪称公正严明的考试,“简派正、副考官,途次不得停留,以防关节。入场之后,有监临监试等官,严密谨慎,无敢一毫迁就,甚至围墙之上列以荆棘,以防外枪传递之弊,并有闱外兵防,搭棚看守,内外文武闱差各员,莫不照章办事。又恐墨卷易认笔迹,设有誊录、对读用官监视,何等森严。”[1]科举考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行之既久,存在诸种弊端在所难免。

科举考试历来被认为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平等精神,但事实上有着一定的经济门槛。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是否要以经济条件为基础?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科举制度表面上的公平性所掩盖[2]68。从各种著述和材料来看,科举考试的开放和平等都是相对的。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而应承认科举考试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典范价值,但同时也应注意,科举考试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亲民,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而言,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能不过就如“高山上的花朵那样遥不可及”[3]。

1

科举考试开放和平等的有限性

科举考试常常被视为一个开放的制度设计。在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看来,科举考试使“官吏们都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严密规章制度从民间遴选而产生,步入仕途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4]。钱穆也指出:“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5]杨联升则进一步详陈:“依照政府规定,读书人只要有人保证身家清白,无刑伤过犯,就可以应考。从一般原则上说,是一种很公开的制度,可以把统治阶层建筑在一个广大的基础上。”[6]这些论断固然无虞,但这种开放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和有限程度上的开放,诸多制度性的或非制度性的社会限制,以及事实上的不开放和不平等,均体现了科举考试这种隐性特点。

科举考试的所谓开放,主要是相较于“前科举时代”而言,这一点无疑是成立的,这主要是因为前科举时代是一个“门第社会”。清代学者魏源客观评价了科举考试制度:“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7]也就是说,科举考试不问门第和血统,主要以教育资格而不是出身的门第或世袭的等级来授予官职,在用人制度上显然更加具有某种开放性。而之所以说科举考试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相当有限,主要基于以下6方面原因。

其一,社会的某几类所谓特殊群体,“定例,娼、优、隶、卒之家,不准考试”[8],这些所谓“贱民”,均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事实上,出身于民间人士极为鄙视的阶层之人,即便参加科举,谋求出身,也是极为困难之事。参加科举考试的大多是读书人的子弟,无论儒家思想如何宣扬所谓“四民平等”的理想,中国社会依旧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身份等级。

其二,那些在社会总人口中占据一半比例地位的女性,从来都是被排除在科举考试制度体系之外的。虽然在世界上同一历史时期,女性也未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遗憾。美国作家布劳克斯·布朗(Charles Brockden Brown)也说:“在所有形式的非正义中,最恶劣的是以性别为理由,将人类另一半排斥在导向有用和荣誉的所有路途之外。”[9]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 网址: http://www.ksypjzz.cn/zonghexinwen/2020/0710/385.html



上一篇:萌娃灵魂拷问爸爸当年考试成绩,得知爸爸回应
下一篇:中考前为何要进行“模拟考试”,老师:这4点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