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线上+线下”形成性考核促进医学检验教学质量

来源:考试与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考试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医学课程中均设有各种考试,根据课程的不同,考试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也不同[1-

考试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医学课程中均设有各种考试,根据课程的不同,考试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也不同[1-3]。目前全国检验医学本科教育已全面实行“五改四”,在教学体系改革下,检验医学的教学也遇到新的挑战。怎样在新的教学体系下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当下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为了切实实施本院考试改革,发挥考试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教研室团队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课程考试进行了改革,从过去单一的期末终结考试转向理论与实践、“终结”与“过程”、“线上”与“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形成性复合型考核形式,以期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能力,提升“教与学”质量,促进医学检验教学质量。现将具体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1 目前临床生物化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本院以往的临床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考试方式较单一、考试重结果轻过程等,导致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全面,使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学生积极性不高,反感甚至厌恶考试;不能督促学生形成持续性学习的好习惯;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点片面化等。近年来,虽然配合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课程考试方法和内容上均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考试内容仍重视理论,实践部分占比较少;(2)考试形式仍不够丰富,多以纸质闭卷为主;(3)考试注重结果,对过程学习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持续性自主学习,偏离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2 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2.1丰富考核形式及内容 考核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是课程考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考核内容方面,根据医学检验课程特殊性,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增加实验技能的考核,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出勤率、课堂学习态度、实验器材操作细节、独立完成能力等;增加临床病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增加开放性设计课题,分设小组,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设计完成相应课题,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分工协作及综合分析能力。另外,本教研室团队还丰富了考核方式,除笔试外,增加互联网(线上形式)随堂测试及中期考核、课堂展示、中期小论文等形式。

2.2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 以往传统终结性考核的成绩由实验成绩(30%)和期末笔试成绩(70%)组成。针对以往重考试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加入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考核,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本教研室在考试中增加过程性考核,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随堂测试、线下作业、课堂参与、实验技能)、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另外,调整各成绩占比,将平时成绩占比增大,占50%,包括随堂测试占10%、线下作业占10%、课堂参与占10%、实验技能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30%。在评价内容方面,不单局限于学习的单一知识点,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展示、分工协作能力等方面。

2.3线上与线下考核形式结合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飞速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课程中心、考试中心给课程学习带来便捷,也丰富了考试方式,线上网络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学教育考试中,也获得学生的一致性好评[4-8]。本教研室团队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充分利用线上(互联网)与线下(课堂及笔试)结合的形式,首先,为了丰富题库,建立临床生物化学电子题库,期中或期末等阶段考核通过题库组卷,减少教师组题的工作量,同时也避免教师组题主观性;另外,采用问卷星进行签到、随堂测试、提交课堂作业及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等;除此之外,还利用学校网络课程中心上传线下作业并作批阅,方便作业提交和学生及时查阅批阅要点。

3 考试改革初步成效

3.1学生综合考核成绩提高 考试改革实施后,笔者对本学年(2016级,实施了考试改革)及上学年(2015级,未实施考试改革)的学生进行了综合考核成绩的比较,结果见表1。考试改革前后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良好和优秀的学生人数占比有所提高。

表1实施考试改革前后学生成绩比较[n(%)]组别n一般(65~75分)中等(75~95分)良好(85~90分)优秀(>90分)2016级357(20.00)8(22.86)16(45.71)4(11.43)2015级248(8.33)11(45.83)10(41.67)1(4.17)P>0.05>0.05>0.05>0.05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 网址: http://www.ksypjzz.cn/qikandaodu/2020/0726/458.html



上一篇:多种教学法在“5+3”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实施与
下一篇:未成年人慎喝能量饮料

考试与评价投稿 | 考试与评价编辑部| 考试与评价版面费 | 考试与评价论文发表 | 考试与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考试与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